返回

公司党委首批课程思政建设展示:《人机工程学》

课程负责人信息

姓名:邬瑞东

性别:女

学历学位:博士

职称:讲师

工业设计系实验室主任,主讲《人机工程学》、《展示设计》、《工业设计心理学》等课程。

其他成员:戚 彬 孔凡霞 李美玲

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人机工程学

课程学分:2.5

授课对象:工业设计专业本科员工 大三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工程基础课程,既有知识传授,也有能力培养,还有价值引领。在教学中坚持价值引导导向,靶定课程高度,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的讲授中。懂得设计在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少数人的个性需求。坚持技能培养导向,挖掘工匠精神内涵,培养员工树立严谨负责、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以人为本的职业操守。

  在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时遵循适度原则,并且与所授专业内容相契合,不能偏离课程的教学方向。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德育素材的选择与安排,应该选取能够引起员工情感共鸣、能够有效激励员工产生学习内动力、能够有效促进员工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的内容。特别注意课程思政的实施以隐性教育的形式融入,主要通过案例和活动,地将理想信念的精神指引与专业知识相融合,自然渗透。

一、本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

 人机工程学的本质是创造人、机、环境更加和谐友好的关系,使技术产品能最大限度内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同时增强全球可持续性发展和环境保护。但目前存在以下问题:技术的复杂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产品操纵的难度;产品不仅是一个物理现象,更应体现情感关爱;生态环境的劣化对工业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员工的设计理论基础相对还较薄弱,文化厚重感不强,对于设计史的学习让员工多停留在对西方设计文化的理解上,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并不深刻。在此背景下,本课题探讨在人机工程学课程中,向员工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促进人-产品/机-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这同时是贯彻习主席关于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人根本问题的具体表现。

  工业设计作为一个以人为中心进行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的专业,要求设计人员做到能够发现用户需求、为群体发声、为群体着想、乐观积极、隔绝一切不合理的利益方、具有团队精神、关注环境与社会等的道德情操。因此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对于人才在培养中就要达到“德艺双馨”。而人机工程学作为设计要“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实现途径与手段,其中对人的特性与需求的研究及通过设计给予合理限度的满足,是非常重要的。本课题要做的正是在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求真实、触动情感并传递价值,不仅要帮助员工“专业成才”,更要促进“精神成人”。

二、该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入点

① 从员工感兴趣的问题和角度出发选择合适设计相关案例,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做到“隐性思政”,即在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员工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发挥本专业课“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

② 培养员工的科学精神和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提升社会责任感,增强担当,主动担起服务人类的神圣职责。

③ 通过选取中国传统造物中体现完美艺术表现力及高度实用性的作品,分析其设计方法、设计理念及其中蕴含的现代人机工程学原理,让员工深入了解与继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④ 活跃课堂气氛,加强组织、协作和演讲能力,助于今后职业提升。

三、课程活动中的思政元素实施

文化自信:

  工业设计史及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史中,更多的是对于西方设计的演进总结,鲜有提及中华传统造物中的设计理念。此处引入中国传统家具中的圈椅进行说明。圈椅作为中国家具史上的顶峰之作,其设计理念、形态造型不仅在造型上符合形式美的原则,而且从整体的比例关系以及细节设计的考虑过程,已经体现现代人机工程设计思维。深入地了解继承我国的优秀传统家具文化中的精髓,激发员工的民族自豪感,使员工真正做到文化自信。

社会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目前已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总体上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品质更高、范围更广。不仅是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出现了多样化、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在经济领域我们不仅要努力发展经济,更要同时改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化含量、性价比和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这对产品设计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强调社会责任感,树立设计师责任意识。

  人们从外界获取信息,80%以上是依靠视觉。而总体人群的8%有色盲表现,这些是设计时不可忽略的人群。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色盲用户体验。如果作品是精心设计的,它应该能够对所有用户都可用。

身边问题探讨:

  我们所在的教室里的各种产品(桌椅、灯光、黑板、投影、风扇、开关等)都存在什么问题?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是否有些时候,我们想关一组灯或调节一组风扇,试了好几次,才知道它的控制开关。并且往往每个教室的情况不同,所以经常要通过试错来确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从哪方面解决?

结合当下热点:

  在抗疫的这一年多来,抗疫产品成为医疗紧俏用品,同时也引起了很多关于相关产品设计的讨论。如医用防护服的设计,在设计时不分尺码,只分大小,而女性穿着的是以男性身材标准生产的“小号”,因此很多女性医护人员在穿着时,尺寸、比例完全不合身材。而这不仅仅是不合身、穿脱及行动的不方便问题,这是会威胁到女性的健康和生命的问题。设计师的对用户需求的考虑不周,可能会导致健康、安全、舒适、高效、经济等各方面的问题。

协作能力:

  通过设计合适的讨论题目,员工分组讨论,代表上台陈述,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组织、协作和演讲能力。

  在思想认识上,员工对于德育元素在本课程中的渗透的接受度较高,他们对于所融入的德育元素非常感兴趣,对结合传统及当下的案例深有感触,这些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内动力,燃起了以国家发展、社会需要为原动力的创作热情,使得他们在文化自信、家国情怀、责任意识、理想信念等方面有显著的提升。

  在行动层面,精益求精、以人为本的理念深植心中,追求标准明显提高了。在创作过程中,员工的沟通更加充分、团队协作能力明显增强,创作水平有大幅提升,其参赛作品获得各级奖项,还有作品成功获得专利。

下一步工作方向与重点

  首先,关于课程评价体系,思想、道德方面的成效不是立竿见影的,也很难量化,目前虽然做了一些尝试,但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优化完善,如何才能更科学合理地评价员工在这方面的学习成效还是一个难点。接下来将在本课题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课程思政设计,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并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系统整理及完善课程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