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公司党委首批课程思政建设展示:《能源转化热力学》

课程负责人及课程信息

姓名:王丽红

其他成员:

柳善建讲师农业工程

承担任务:德育元素深入挖掘凝练

李永军高级实验师农业工程

承担任务:指导设计与实践训练

课程名称:能源转化热力学

课程学分:2.0学分

授课对象:农机1805班

01

项目负责人介绍

  王丽红,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农业工程领域生物质高值化利用技术研究。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15项,获得省部级奖励7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讲授7门本科生课程和4门研究生课程。

02

建设思路

  充分发挥工科课程的自然科学知识传授和工程能力培养的课程功能。构建思政课程和热力学课程的辩证关系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

  遵循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优化教学内容结构,充实和更新实验内容,强化实践性环节能力培养,加深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的联系,循序渐进,逐渐激发起求知欲。

  建立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度、实验成绩、模型制作、海报设计等内容的多指标考核体系。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公司产品全过程。

03

建设举措

1、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

1) 围绕“家国情怀”,激发员工的爱国主义精神

  热力学的发展历史与工业革命兴起密切相关,对比东西方国家两百多年的发展变化,深刻认识“落后就要挨打”和“科技兴国”的重要性。介绍科学家事迹,鼓励同学们将爱国主义信念转化成学习动力,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围绕“四个自信”,培养员工的职业自豪感

  结合提高热机效率、节能降耗、低碳环保等热工领域热点问题,使员工认识到全球目前的能源危机及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引导老员工树立“中国自信”,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传导给员工。

3) 树立节能和环保意识,提高学习节能减排的使命感

  引导员工比较各种新旧能源的热值,使员工了解开发绿色能源以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必然性,以及进行新能源革命的重要性。

4) 树立马克思唯物主义的价值观,尊重科学规律,不迷信不盲从

  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融入热力学第一定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创造美好生活必须坚持不懈的奋斗。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热力学第二定律本质是表明了孤立系统自发变化的方向性。地球是一个开放体系,人们应该尽力去增加负熵流,使地球变得更加有序,从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5) 围绕“创新精神”,提高员工的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员工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加综合设计性练习,指导员工进行热机模型制作,既加深了对本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员工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2、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员工做到言传身教。将新技术新产品与基本理论相关联,将所学知识内容与时政紧密结合,向员工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员工的素养和能力。

  丰富多媒体教学内容,课堂走进实验室,深刻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政元素。

3、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包括:闭卷考试,占总成绩70%;课堂作业、实验成绩为10%;模型制作及海报设计为20%,采用现场答辩的方式考核。

04

建设成效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员工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本课程除常规教学互动(如课堂提问、课后答疑等)外,还增加了其他方式的师生交流渠道。员工在进行模型制作和海报设计时经常和任课教师沟通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案,任课教师通过细化制作要求,使员工从对所设计装置由模糊到逐渐清晰,从而较好的完成作业。

  平均每个小组的模型制作经过两轮修改,海报经过三轮修改,每一次审核修改是师生沟通交流的机会。另外在答辩环节,互动更加活跃和真实,促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特别是任课教师对员工的理解,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2、提高员工实践能力

两人一组负责设计海报和制作热机模型,任课教师指定题目,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模型装置的尺寸设计、结构布局、材料选择、关键部件以及海报内容、字体颜色等都需要员工设计制作。模型按照老师的要求不断改进提高。模型制作提高了员工动手能力,锻炼了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员工参加科技竞赛的自信心。

05

下一步建设方向与重点

1、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由于教学内容较多而课时设置偏少,没有进行课堂翻转教学。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根据增加的课时和教学内容,将课堂翻转和习题课相结合,在提高员工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细化模型制作要求

  为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对模型材料、外形、尺寸等提出要求,使得有的模型虽然功能上满足要求,但缺乏美感。今后应细化模型制作要求,增加模型制作难度,提高员工动手实践能力。

3、挖掘国内相关领域科学家事迹

  受授课内容所限,对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跟踪较少,有关科学家研究事迹介绍偏少。今后随着课时增加,补充国内研究动态,加入中国科学家元素,进一步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豪感。



编辑:徐梦娜